三山岛协奏曲
*.本文获叶新民老师授权,由三山岛小岛故事农家乐整编发布,尊重原创,请勿转载。
第一乐章 柔板 秀美“蓬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南浙北,太湖流域,这天下一二等的温柔之地,人们总是用天堂来比喻她的富硕和美丽。当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深入太湖腹地来到东山,对她的秀美赞不绝口,称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后来,中央电视台用“天堂中的天堂”为题,为东山拍了一部纪录片。现在,当我们走进东山,来到东山的三山岛,我该怎么来形容这个风光旖旎的小岛呢,如果引用“天堂”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的话,我会感到自己文辞的贫乏。假如再用“天堂”叠加,我更有了“黔驴技穷”的窘迫。感谢我们睿智的先人,他们早就为三山岛作了一个绝佳而准确的定位——太湖蓬莱。
在晋苻秦方士王嘉的《拾遗记》中,三山三岛就有了蓬莱的称谓。
宋人曹熙在《三峰寺庄田记》中称:“是山屹乎湖中,孤绝而巧,世人呼为蓬莱”。
清诗人吴庄《三山》诗云:“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劂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
同代的另一位诗人叶汝贤也有一首《三山》诗:“倚窗遥望小蓬莱,乱石山岩拍浪开。海上三神应在此,不知何处是仙山”。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蓬莱者,山东登州也。唐大诗人白居易诗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仙山何处?指的不是登州本地,而是苍茫大海中若隐若现、美轮美奂、让人们充满无尽憧憬和想象的海市蜃楼。然而,这毕竟是在虚无缥缈间。而太湖蓬莱,却是浮现在太湖中的一块绿玉,一座玲珑精致的小岛,那就是三山,那就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三山岛。
三山岛是东山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距东山3公里的太湖中。烟花三月来到三山,登上桥头浜码头,步入绿色长廊环湖路,左垂柳右芙蓉,柔枝轻拂,鲜花娇艳,朝眺旭日东升、暮望晚霞西下、月夜皓月当空、雨后晴空彩虹,想象起来都是风姿万千。中国人喜十全十美,常有某某十景之说。每每有十佳评选、十大新闻等等,各地风景常常也凑成十景,如杭州有西湖十景、苏州虽未有十景之说,但市内还有十全街,十梓街,也算是圆了十全的梦。来到三山,她也有十景:柳堤双荷、绿洲芳魂、叠石通天、行山晨钟、板壁奇峰、云林环秀、观石听涛、断山夕照、溶洞问古、白沙月夜。可惜了狮身人面石、十二生肖石、香炉石、板壁峰、龙头山古溶洞、吴妃祠、妈祖庙、南梁旧南寺,唐代中峰寺、观音庙、猛将堂、兴复庵......,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十景,那么,在三山岛上,我们可以找出二十景、三十景来。
春季的江南,常常是半阴半晴。时而,清澈的阳光柔柔地倾泻在湖面,轻漾的水纹,似乎在撩拨着你的心事。时而,淅淅沥沥的雨点静静地濡染着山间的花草果木,像是给黄昏掩映的山水画廊,留下了一轴无言的背景。三山岛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温润的色调、幽淡的芳香,萦绕过多少人追梦的心怀?在三山,春天果木葱茏茶叶飘香,夏日接天碧莲映日花红,金秋时令,桔红橙黄硕果累累,即便到了冬季,古树名木依然葳蕤苍翠,满目皆绿。登高远望,重山叠翠、湖波浩淼、帆影点点,气象万千。一方水土,得山厚是其一,得水宠是其二。大自然这样慷慨地赋予三山岛风情万种的美丽,让人沉醉在她缠绵旖旎的温柔乡里。
缥缈空远的钟声在山寺悠悠回荡,枣花香影飘落在青苔石径,那柳岸花堤上,徜徉着先人黯淡的背影,古有颜正卿、秦观、今有张大千、叶圣陶、亚明......,他们或撑一把油纸伞,来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或折一枝寒梅,去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那些在夕阳下临风赏景的老者,身旁别一壶桂花佳酿,悠闲淡定,他们追寻的是一种山水空灵的意境。那些在月夜霜天泛舟湖上的游人,手中捧一盏洞庭碧螺春,优雅自在,他们品尝的是一杯意味深长的人生。
第二乐章 慢板 睿智三山
我们总是要把自然和人文联系在一起,一个地方,如果只是山雄水柔风光无限,那么,赞赏之余,总还会有些许不满足,再好的地方,如果没有留下人类的印记、人类的创造,我们会感到遗憾。然而在三山没让我们遗憾,因为三山有太古老的历史文化,以致于人们说,先有三山村,后有苏州城。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籍贯余姚却对苏州情有独钟,他在《白发苏州》一文中写道,“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对苏州悠久的历史,余先生更是感慨:“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余先生想必没有到过三山,如果到了三山,他一定会像饮了醇酒一样,更要晕得不知所以,因为三山岛历史之悠久恐怕会让余先生瞠目结舌的,那么,他的作品就该是《青丝苏州》或《白发三山》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三山岛东泊青峰岭下溶洞口发现了距今一万两千至十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细石器,证明了在一万两千多年以前,三山岛就有人生息繁衍。当时的三山氏族还处于母系社会,他们纹身断发、彪悍勇猛,男渔猎女采集,过着原始的共产主义生活。
如果说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那么,三山才是她儒雅的长子。此前,江南的太湖流域先后发现了唯亭草鞋山、吴江梅堰、越溪行春桥越城、昆山周庄太史淀、张家港徐家湾和常熟良渚等历史文化遗址,再次证明了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然而在三山遗址面前,它们只能低下高昂的头颅尊称三山为大哥了。而苏州城呢,最多它只能算是三山的裔孙罢了。
泰伯奔吴以后600多年,阖闾才建苏州大城。而早在泰伯之前,三山岛已有吴人,首领吴权,是炎帝的大臣,这个古吴氏部落就生活在三山岛一带。据说吴姓系公元前21世纪被封赐,因此,泰伯奔吴或许应该称为泰伯投吴找亲戚来了。如今,吴姓是三山岛数一数二的大姓,据谱牒考证,吴氏先祖迁入三山岛已历经了2560多个春秋。
三山岛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那是中华文化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三山人已经开创了细石器文化。用最原始的手段打造出如此精致的石器工具,我们怎能不脱帽为先民们的智慧致敬呢。
三山岛面积2.8平方公里,寺庙多达18座,密度堪比普陀山,被称为湖中佛国。遥想当年,名寺古刹晨钟暮鼓、殿宇梵宫香烟袅袅,瑶台琼阁在阳光沐浴下金碧辉煌。令人称奇的是,有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人士到三山岛来寻访妈祖的踪迹,说粤闽台渔民尊崇的妈祖,其原型就是三山岛母系氏族时的部落女首领,他们带着考证资料,让人不能不信。
徜徉在三山岛的老街窄巷,走过一条条石板 ,踏上一级级台阶,邂逅一座座庭院,那些纪录了时代年轮的木门或开或闭,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三山岛上至今仍保存明清古建筑30多幢,如清俭堂、师俭堂、荆茂堂、震远堂、薛祠、秦祠等,那些建筑物的砖雕、石雕、木雕刀刀力透,真是添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你会惊诧于古代工匠无与伦比的精湛手艺。这些古建筑已经成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让我们怀着敬畏去造访那些旧宅,去猜想它的蕴藏,猜想它的以前、很早很早的以前吧,随便一处破败不堪的庭院,也许曾是钟鸣鼎食之家,任何一片残墙一块断壁或许就掩藏着一段风流故事。而那些个与我插肩而过的青年男女,说不定就是延陵季子的后代、或者是秦少游的裔孙。江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真是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江南历来人文荟萃。既然三山岛早在三国时期就走出了东吴孙权政权的一位相国顾雍,那么,对于当代三山籍的徐惠诚出任美国加州南帕沙迪市的市长,有什么可以使我们感到意外呢。江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文荟萃,当媒体对小小的三山岛出了一位美国加州南帕沙迪市市长徐惠诚感到惊讶时,三山人却很淡定,既然早在三国时期三山岛就出了一位孙权的相国顾雍,徐惠诚又怎么能使他们感到意外呢。
第三乐章 快板 昔往今来
三山岛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一份厚礼,真可谓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令人怡然自乐。三山岛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享誉全球的碧螺春茶自不待说了,“太湖三白”,也早已脍炙人口,还有“水八仙”,还有三山鸡、墨驼鸭,想起来是不是会让人齿颊生香?山间的果木层层叠叠地铺开去,深深浅浅地绿着,那是白沙枇杷、乌紫杨梅、洞庭蜜橘、马眼枣,那是银杏、板栗、樱桃、甜橙,那是梅子、桃子、杏子、柿子......,真是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它们赶趟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山人真是口福不浅哦。
然而,在一段时间中,这样的世外桃源,这样的蓬莱仙境,也曾令人诧异地受到岛人冷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还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离现实太远了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诗人在衣食不愁之后才会有的闲情逸致,如果还要为五斗米折腰,何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民以食为先,家乡的诗情画意总要温饱之余,才能让人有心赏识啊。
三山岛处于吴尾越头,位于湖州、苏州、东山、西山航线的交汇点,是渔船、运输船的“太湖驿站”和避风港。清乾隆嘉庆时代,三山岛进入全盛时期,不说商贾云集,船帆如林,起码也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太湖水运逐渐被陆运替代,当代,更是飞机高铁独领风骚,三山岛的驿站经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三山岛虽是世外桃源,却被交通不便、没有供电拖累。“以粮为纲”,围湖造田,但农果经济是靠天吃饭,收益不高。后来发展乡镇企业,三山人也跃跃欲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办过厂,后来又开山采石,炮声隆隆,一棵棵古木轰然倒地,一片片青山变成秃岭,这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发展,叫人于心何忍?村里的当家人,党支书吴惠生忧思重重。
吴惠生,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对家乡一草一木充满感情的三山人,1963年从部队复员。回乡以后,担任过民兵营长,1983年任村委主任,1993年任党支部书记。他上任的时候,要钱没钱,村干部的工资欠了三、四年也发不出来。要人没人,青壮年男子大多外出经商打工,麾下只有一支“3860部队”。吴惠生有机会外出发展,他的战友盛情邀请他“出山”,有职有位有权有钱。但他始终坚守在“村官”这个岗位上,别人升迁他不羡慕、别人发财他不眼红。他抱定一个宗旨:共产党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金山银山,吴惠生苦苦思考着。
实事求是!三山岛不能照搬照套人家的模式,而应该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吴惠生想起三山岛来过几个上海客人,走累了只好到农民家讨茶喝。他们说,你们这里这么好的风景,为何不造点茶室、客房呢。吴惠生心头一亮,这正对了他的心思。1983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是其中之一,吴惠生当时就意识到,原生态的三山岛是人们理想的游览休憩之地,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是三山岛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三山岛的路是水路,行路需舟。三山岛最早往返东山镇的交通船是1962年县政府拨木料建造的,早已陈旧不堪。村里在常熟船厂造了80座的“三山号”,接着又在无锡买了一条旧船翻造成100座的“蓬莱号”。开始了旅游的处女航。
兵马未动,粮草为先,开发旅游得有投入。资金怎么解决?无非是向上面化缘讨一点,村里财政挤一点,民间集资凑一点,干部带头捐一点。期间可谓磨破了嘴皮子、磨穿了鞋底子,求爷爷告奶奶无所不用其极,总算聚了第一桶金。然后利用小资金先启动,有了积累再扩大投入。吴惠生感慨地说,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我们是“逼上梁山”啊。三山岛的开拓发展得到了吴中区、东山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鼓励扶助,终于有点像模像样了,1993年9月三山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与吴县农工商集团、先奇集团先后合作,修造了部分路和桥。
2000年,喜讯传来,国家决定“逐步实现村村通电”。三山岛的“软肋”就是交通不便,没有供电,现在,船有了,只要有了电,三山岛不就一步跨进了现代社会了吗?吴惠生喜上眉梢,他和干部们四处奔走,软磨硬泡,好说歹说,终于当年就将项目“拿下”,2001年1月18日是三山岛人永远难忘的日子,3.2公里长的水底电缆,把“电神”请上了岛。
2000年9月,“三山风景区”正式营业,第一年收入了5万,虽说不是个大数目,但毕竟是一炮打响了。第二年收入了20万元,第三年再上新台阶,达到70万元。三山人摩拳擦掌,就想一年一大步,三年达小康。
好事多磨,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三山人在发展中也经受过挫折。起步不久,合作伙伴撤走,撂下一个“烂尾”摊子。祸不单行,2003年“萨斯”袭来,三山岛旅游遭到重创,“一夜回到开发前”。
这些磨难难道能阻止三山人前进的步伐吗?
吴惠生和村干部们分析总结出六条“真经”:
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三山岛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已成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含“金”量今非昔比;
在第一、第二产业大发展以后,第三产业进入角色,而旅游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带来环境恶化,城里人寻找原生态净土休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国家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先后推出双休日、带薪休假、小长假、“黄金周”等制度;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
旅游能够陶冶性情,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旅游,使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励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们的历史自豪感、文化荣誉感。其发展方兴未艾。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三山岛人利用客流骤减的时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当“萨斯”风潮过去,三山岛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旅游掀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已经完成;
三山岛2007年开始拆围除网,是太湖周边最早开始建设的湿地公园,现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远方的“客人”白鹭等候鸟在这里翩翩起舞流连忘返。这块三山岛的“绿肺”,还会是三山岛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蓝藻监测基地。经过专家现场考察和评审,已上报国家林业部门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数字是枯燥乏味的,但数字又是最雄辩最有说服力的。
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三山岛村收入从10.2万元 猛增到1500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从0.51万元增加到3万元。岛上200多户人家开办了100多家“农家乐”,许多打工者回到了家乡,村民十之八、九从事或参与旅游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小三山岛的旅游量占了整个东山镇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旅游让三山岛人的钱袋子鼓里起来,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等级的环岛公路使村民出行更加便捷,村民进出岛全部免费。
岛上建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燃气取代了大灶,卫浴取代了马桶,垃圾全部运往七子山处理。家电、网络......,城里有的三山岛都有,令三山岛人分外自豪。
绿树成荫、鲜花漫山,空气中充满了负离子,饮用水清冽甘甜......,城里没有的三山岛有,令城里人羡慕不已。
而堵车、雾霾、酸雨、噪声、扬尘、光污染......,城里有的三山岛没有,令城里人感慨不已。
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标准,三山岛领导班子在勤廉为民、聚泽利民、文化亲民方面一马当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地质公园、江苏省乡村旅游20强、江苏省湿地公园、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江苏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接踵而至。这不仅是对三山岛的表彰,也是对三山岛发展的认同。
第四乐章 行板 如画前程
创业圆了祖祖辈辈三山人发展的梦、富裕的梦,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止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他们把自己的梦寄寓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崛起之梦中。三山人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将发展生态旅游与保障农民利益两相结合,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福利,以民为本,造福于民,这就是三山岛发展的宗旨。
吴惠生请来北京、南京、苏州、上海等各地专家学者,为三山岛出谋划策。这位英俊潇洒如今已两鬓露霜的三山汉子仍壮心不已,奋斗不息。在他的办公桌上,展现着三山岛发展规划:
成立三山岛旅游集团,下设交通旅游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旅游开发公司、湿地管理公司和农业产业股份合作社。
组建三山集体资产物业股份公司,解决农民各自为战的局面,将资产量化于村民,壮大集体资产。实现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家家有增收的目标。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对农民土地流转的力度,建成特色农庄。凸显“一村一品”积聚效应,建成以“马眼枣”为主要特色、油桃、石榴等水果为补充的,结构优化、环境优良、农业内涵丰富、经济效益显著的低碳休闲农业观光区。
依托“三山两谷”,疏通荷花江河道,建三山岛中心河,在河畔建一条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融多种旅游功能的三山文化街,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河的新景点;
开展对全岛所有自然村的环境整治,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村民住房周围统一种植花卉和果木,形成樱花苑、梅花苑、桃花苑等十个特色小区,使全岛成为“三点一片、一河一街、两岸十园”的农家乐园和旅游新景观。
大规模修复明清古建筑,以吴文化博物馆、旧石器博物馆、三山书院、秦少游纪念馆、诗词书法碑廊、酒文化展示馆等文化项目为载体,提升旅游品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迎财神”等民情风俗活动,让游客体验源远流长的太湖古文化。
这些规划,已经或正在实现中。三山人好气魄,力争今年村级集体总资产超亿元。须知,这只是个几百人的小村落啊。三山人已经不仅梦着拥有杏花烟雨江南,梦着深深庭院能闻到过往流香,他们用自己的崛起来证明新时代吴人的大气概、大手笔、大智慧和大作为。
徘徊在薛家祠堂边的断垣残壁间,又徜徉在村委办公楼那“太湖蓬莱三山岛”的牌坊前,短短数百米却让我们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被悠悠岁华洗濯了的梦幻般的小岛,清晰而玲珑地舒展在太湖的秀水明山中。历史的颓垣早就埋没了吴宫花草,吴门烟水里已不见了唐朝的渔火江枫、宋代的绿肥红瘦。而范成大笔下的菜花却依然是金灿灿地开着,板壁峰上的蝴蝶也都抒情地飞舞在每一个三山岛的春天里。山是青螺簪,湖是碧玉杯,一曲《太湖美》醉倒了多少乡邻游子。云烟浸染先奇桥畔绿柳的清丽,朝霞催开环湖堤上桃花的艳影,过往的路人穿行在石板路上,他们披着流转的回风,抖落一身的烟尘,将恍惚的时光寄存在这座美丽富饶的三山岛上。
诗意地栖居在如梦如幻而又实在富足的三山岛上的村民是有福气的,
有机会登临这让人们称之、赞之、向往之的三山岛的旅人也是有福气的,
让我们为他们祝福。
作者:叶新民 于2013年3月